名为兴趣与爱的旅程

爱是恒久忍耐,又有恩慈。爱是不嫉妒,不自夸,不张狂;不作失礼的事,不求自己的益处,不轻易动怒,不计较人的过犯;不喜欢不义,只喜欢真理。爱是凡事包容,凡事相信,凡事盼望,凡事忍耐。 爱是永存不息的。先知的讲道终必过去,方言终必停止,知识终必消失。因为我们现在所知道的,只是一部分;所讲的道也只是一部分;等那完全的来到,这部分的就要过去了。我作孩子的时候,说话像孩子,心思像孩子,想法像孩子,既然长大了,就把孩子的事都丢弃了。我们现在是对着镜子观看,模糊不清,到那时就要面对面了。我现在所知道的只是一部分,到那时就完全知道了,好象主完全知道我一样。现在常存的有信、望、爱这三样,其中最大的是爱。——哥林多前书13:4-13

引子

活了二十多载,最开始开博客还是个高中生,而如今大学都要毕业了。

很难说我真正学会了什么东西,也很难说我和当初有着怎样的变化。本文就当作一篇对过去的怀念与追忆之作吧,怀念一下我的精神历程以及计算机学习历程。

【计算机】创世记:Win95系统

起初,神创造天地。——创世记1:1

我五岁的时候,家里买了一台“大屁股”电脑,学名貌似叫CRT电脑,当时这台电脑上面安装的系统是Windows95。尚还年少的我被父母放在电脑前——或许他们只是觉得这个场景很好玩——开始了我的计算机旅程。

那个时候的我,连汉字都认不太全,更别说英文了。然而,这样的我却完成了一项壮举:在三天之内让这台电脑开机即蓝屏。

如今我早已不知道当时做了些什么,记忆已然随时间的水流消散。后来我从我父亲那里听到,我似乎修改了一些系统文件,删掉了一些必备的启动文件。

实际上,我或许只是在图形界面上随便点点,碰巧弄坏了一个系统罢了。

我还记着Win95那绿色的桌面以及栩栩如生的图标设计,那些东西对我有着一种奇怪的吸引力。

或许这也早就注定了我现在的专业,以及我人生的旅程。

【精神】出埃及记:一种前意识的内耗

云彩若不收上去,他们就不起程,直等到云彩收上去。——出埃及记40:37

我打小就是一个很内向的人,据我父母所说,我小时候很听话,父母说什么我就做什么,也不会和其他孩子一样跑跳疯玩,我似乎更喜欢坐着读书。然而,就算是这样的我,也少不了父母的责骂。其实我根本没有做错什么,只是他们要将他们的控制欲投向我罢了。正所谓,“欲加之罪,何患无辞”。

小学会因为写字写不好,考试稍稍不合父母心意,就被责骂,甚至挨打。很小的时候我便想过要去死,也会去思考,我的不幸究竟来自于哪里?甚至很小就会呼求神明,求他们带走我的性命,或者赏赐我一个更美好的生活。

初中的第一次月考,我考了全校13名,第二次考了100余名。成绩出来的那天,我受到老师的责骂、同学的嘲讽、全家人的白眼——那是我离死亡最近的一次。我站在窗户边,望着下面的水泥地。想了想,并没有去死。我并不知道是什么留住了我的性命,或许是命运吧,我不知道。

在那之后,我开始寻求心里的安宁,寻求那能够将我心中的抑郁驱散的东西。我开始学习哲学了。

【计算机】申命记:HTML,JavaScript与bat

以后以色列中再没有兴起先知像摩西的,他是耶和华面对面所认识的。——申命记34:10

大约是小学快毕业,我从家里的书架中翻到了一本书——《精通jQuery与JavaScript》,封面长这个样子:

那时的我,一直以来都对计算机技术很感兴趣,我开始一点点啃这本书里的内容。我下载了DreamWeaver,开始最基础的网站编程。最开始我只是会用HTML标签绘制出基本的网站框图来,随着逐步的熟练,我也开始会用CSS做一些基本的效果。

我记得当时我最得意的效果是一个霓虹灯字体的效果,即让字体两边发光,加上动画,营造出闪烁的效果。这个效果我做了大约两周才做出来。

在那之后,我学了一点点JavaScript,写了一些基本的脚本,比如时间判断、关不掉的弹窗之类。当时的我觉得这是很有意思的技术,因为它够直观,正反馈够大。

后来,我能够做一些基本的管理系统——就像现在本科生毕业设计做的那些东西。大约学了两年,我觉得很无趣,便问父亲还有什么进阶的技术。我父亲给我推荐了bat脚本语言,想让我接触一些系统编程的内容。

我开始跟着基本的教程学习bat,后来做过了一个类似于RPG的游戏,大概意思是讲一个勇者,通过不断的打怪升级,最终打败魔王的故事。现在想想,用纯bat写这样一个游戏,也是很厉害的了。

可以这样说,上高中之前,我的技术栈主要还是HTML+JS+bat。这是一个很幽默的组合,但这也的的确确为我打下了一些编程的基础。

【精神】传道书:名为哲学的虚空

传道者说,虚空的虚空,虚空的虚空,凡事都是虚空。……万事令人厌烦,人不能说尽。眼看看不饱,耳听,听不足。——传道书1:3……8

初中开始,我开始学习哲学,最开始买的书是尼采的《权力意志》。当时抑郁的我深深迷上了尼采的思想——“一切都毫无意义,尽管去创造意义吧!”。我开始反抗,开始随心做一些事情,哪怕受责骂,我也不认为是错的。那时的我十分积极,努力学习,不断刷题……这驱散了我的抑郁,也让我坠入了更深的坑——虚无主义。

既然一切都无意义,那么创造意义有什么意义呢?这是困扰了我若干年的问题。我认为这也是尼采思想的一个痛点。老实说,相比于尼采,我更能接受叔本华的思想——既然一切都无意义,不如死了得了。然而,求生的本能让我反驳这两个观点——肯定有意义,只是藏起来了罢了。

在尼采思想带给我积极影响的一两年之后,我坠入了虚无主义的深坑,每天都在想,意义是什么?哪里有意义?我依旧在认真学习,努力听讲,但我能感觉我的内核是空的,那里什么都没有,我只是被推着走而已。那个时候我开始写小说,写一些很意识流的小说,那些小说的意义在于——它们能给我提供一个锚点,哪怕很短暂的锚点,也足以让我的神经放松。因为我必须要完成小说,完成那些东西,来证明自身的超越性——我是能够创造东西的。我必须通过不断地创造证明自己是有意义的。小说的意识流性质代表它们是反现实的——因为我当时已经被现实折磨得痛苦不堪了。

这样持续到高中的末期,我开始学习佛经,每天都听心经,以此寻求心情的平静,但什么用都没有。

现在想来,那真是我的黑暗时代啊!上学身体很累,精神又被哲学折磨得痛苦不堪,能挨到毕业真是厉害!

【计算机】玛拉基书:Python

看哪!耶和华大而可畏之日未到以前,我必差遣先知以利亚到你们那里去。——玛拉基书4:5

高中有一段时间,我开始上网课。那个时候正好学习到数理统计的部分。我当时受够了手算,想着,能不能写一些程序出来帮我运算?恰好当时的b站有很多python教程,都在说Python如何如何易学,我就在想,能不能学习一门新语言?顺便解决我的问题?

我花了两天看会了Python的教程,利用numpy库搓了一个计算最小二乘法的程序——只是这个程序写得太烂了,github的repo已经被我删除了。当时的数理统计题,别人需要很久做完,我依靠我的程序,很快就能得出答案。

后来,我尝到了Python的甜头,开始依靠Python写各种脚本——爬虫、数据处理脚本、……。

这个过程中,我也理解了程序该如何运行,具体该如何去编码以及一些基础的算法。我也明白了计算机技术是如何的复杂——光靠HTML+JS+bat是没有办法生存的。

高三毕业,我和几个朋友一起开了一个MC服务器,做了个小网站,这也让我学会了一些基础的计算机网络知识。

随着不断深入,也感觉自己的渺小。这个时候我也立志,我需要成为一个牛逼的程序员!

崭新的新世界在向我招手!

【精神】马太福音:自新世界

你们要防备假先知。他们到你们这里来,外面披着羊皮,里面确实残暴的狼。凭着他们的果子,就可以认出他们来。荆棘上岂能摘葡萄呢?蒺藜里岂能摘无花果呢?——马太福音7:15-16

毕业上了大学,按部就班地学习。然而,来自家庭的压力依旧压得我喘不过气来,这也导致我大二的精神状态极其不好,甚至比高中还要差。那个时候晚上睡不着,白天醒来脑子里也在想着去自杀。

求生的本能让我寻求一些帮助——我开始学习神秘学。我开始学占卜、芳香疗愈,想要算清楚自己的命运,并给自己一些慰藉。然而,算出来的结果,我也难以解释——那是一团混沌。

大约半年的求索,让我明白,这个东西也不靠谱,我需要一些更靠谱的东西。在我研究神秘学原理的时候,我偶然读到了《圣经》,这本书也对我有着极其强烈的吸引力。《圣经》中记载的,是我前所未见的一种伦理学、道德学,它是以爱为基础的。

我仔细想了想过去所经历的一切,发现我缺少真正的爱。于是我尝试去爱人,去给别人帮助,去提供自己的一点力量。而这,也让我收获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感。

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,我是快乐的,我不再抑郁。

对我而言,基督教的伦理学是很适合我的,能够完完全全稳定我的心神。这也让我收获了很多朋友,很多知识。

说我神棍也好,迷信也罢,至少我是快乐的,其它的思想对我而言,并无太大作用。我也不会去ky传教之类,我认为这更像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思想。

【计算机】使徒行传:哈工大、Linux与HITLUG

起来!进城去!你所当作的事,必有人告诉你。——使徒行传9:6

我们大一/大二——记不得了!——有一门课,叫做形式逻辑,这门课让我对开源感兴趣。其原因并不在于讲课讲得内容如何,而是这个老师所用的授课软件很传奇——是自己使用Emacs以及LuaJIT编码的幻灯片放映软件。在这之后,我开始用Emacs,也自然接触到了Vim和NeoVim,结识了很多朋友。

大二那阵,我把自己的主力换作了Linux。我最开始用的是Ubuntu,后来是Manjaro,最后是Arch。在这之前,我尝试过了很多发行版:Puppy Linux、Linux Mint、Fedora、CentOS、Nix、Debian、……。这是一个Distrohopping的过程,不断尝试,了解每个发行版的弱势和优势,做出自己的选择。

当我用Arch Linux的时候,我根据手册一步一步来,学会了文件系统、分区以及一些很底层的知识。在这之后,我也开始了“Lang-hopping”,尝试各种编程语言。我已经记不得学过什么了,不过最后我确定了我的技术栈——Python/C/C++ + JS。

我也开始根据Linux内核写一些东西,比如一些驱动,一些命令行工具,一些美化工具等等。这也锻炼了我的编码能力。

我的同学的舍友,是HITLUG(哈工大Linux User Group)的俱乐部部长,通过我的同学,我也得以和他结识,加入了HITLUG,和天南海北的朋友交流开源技术等等。

此外,开设博客也让我结识了很多朋友,比如Atlas——很优秀的Web3.0工程师,硫酸钡——同样能力很强的AI大学生,……。

这也让我爱上了开源,爱上了很多很多东西。

未来如何?

我如今在实验室搞科研,结识了我技术水平一流的师兄,也认识了很多优秀的同门。

我的精神状态也不再那么糟糕。

其实还有很多很多很多经历没有写——比如国际协同的一些经验、一些与人交流的历练、……——先写这么多吧~

以《埃涅阿斯纪》中的一段话作结:

Forsan et haec olim meminisse iuvabit.

总有一天,这段经历会成为乐趣,值得怀念

文章作者:
文章链接: https://www.coderlock.site/2025/05/16/名为兴趣与爱的旅程/
版权声明: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 CC BY-NC-SA 4.0 许可协议。转载请注明来自 寒夜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