捉影与捕风:生与死的境界

死是生的中转,生是死的连接路。

一些迷信的碎碎念

基督教伦理是否认轮回论的——人死了就是死了,直等到最后天主降临,死人恢复肉身,接受审判,上天堂或下地狱。而我,并不认可这样的观点,我一直认为人死后是会轮回的,不断轮回,每一世都会对下一世有影响,直到最后天主降临,接受审判。

灵魂必然是存在的。试想一下,一个科学家应用化学手段建立起了一个极精密的人体模型——每一根神经都接好了、每一块肌肉、大脑中的每一个细胞都和正常人无异,那么这个模型会具有意识吗?这个模型大概率就是一个植物人吧。如果有,又是什么东西主导这个模型的“性格”和“喜好”呢?我想,必然需要有一个东西进入这个人体模型,从而给予这个人体模型以意识,这个东西便是灵魂。

或许您会觉得我是一个迷信的神棍吧!倒也无妨,我一直以来也是这么看待自己的。只是,我的经验和思考,都指向这样一个“迷信”的结果。这片土地上,迷信的人难道还少吗?

不过,死后的事情,只有真正死后才知道了。在这之前,都是捉影,都是捕风,都是个人的猜测罢了。

捉影

我站在古城墙上,望着玄武湖旁边的山与树,或许几百年前也有人像我一样站在这里凭吊古人吧。只是,他已经死掉了,而我,也终将死去。

怅望灰天,雨水滴在我的脸上,顺着脸颊滴下去,沾湿我的衣服。

我其实早就死了。其表现有两点。

我是一个麻木的人,这是表现之一。我所能体会到的、连接到我心内的心情,大多只有快乐。悲伤、忧郁我也能体会得到,只是,这些情绪像是一阵风,没法深入我的心内。这些情绪顺着我心的墙壁滑走,消失得无影无踪。除了快乐,我所能体会到的感情是一种微妙的感觉,我没有办法很好地命名它,更像是一种“感慨”。我只知道,它会在我看到艺术品、听到非常优秀的歌曲、经历一些重要、仪式性的事情、祈祷、爱别人的时候出现。这种情绪会让我的心底发痒,气血上涌,化作长叹,心底萌生出一点希望。除了这种感慨和快乐,我很难深刻体会到其它的感觉。面对死亡,我不会落泪;面对苦难与挑战,我也不会哀叹。我似乎在荆棘中跳舞,只有痛快,而无痛苦。痛苦已经被我的心隔绝了,而,无痛苦我也不再活着。

我没法很好地表达我自己的观点,这是表现之二。我的语言表达能力、写作能力很差,我只擅长内在的思考——一种自我的理念反刍。在内心中,我自己提出问题,自己思考,自己得出答案,这种答案会化作一种无法言说的东西深深刻入我的内心,成为我的一部分。或许,我有一种不依靠语言的交流系统吧。而人不可能不和人交流,不和人交流的人不算或者,他只“存在”于自己的世界当中,这就如同无何有之乡的大树一样,只有自己,默默存在,生和死没什么区别。

南京古城墙下的僻静之所,它存在而非活着

我的心底浮现出一个快乐的泡泡,我是一个战士,和这“过度存活”的世界作战,我处于生与死的中间。我所能做的,只有思考与“感慨”。

这是我的生活方式,因为我快乐。

这也是我“死”的方式,因为,将没有人与我共情,自始至终只有我自己。

捕风

我站在鸡鸣寺里面,雨水顺着屋檐低下,香火味在空气中弥散。我在这里像是个异类,我在寺院门口画了个十字——现在想来,颇不妥当,希望不要怪罪于我吧。

我并不信佛,但我完全尊重人们对于佛教的信任,也理解他们祈祷的动机。

但是,此时此刻,我也沉浸在这片空气中。人们对未来的期盼,就这样在这里放大。

《鸡鸣寺寄怀祁敬江》:论心明月谁同调,把酒清风只自尝。

人们在此刻是活着的,因为他们满怀希望。有希望的人才会来祈祷。

我大概逛了逛,旋即离开了鸡鸣寺。希望他们的愿望都会实现吧,希望他们都会幸福吧,希望未来会越来越好。

文章作者:
文章链接: https://www.coderlock.site/2025/06/20/捉影与捕风:生与死的境界/
版权声明: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 CC BY-NC-SA 4.0 许可协议。转载请注明来自 寒夜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