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
在圣经中,实际上有两套道德观,一套是以旧约为基础,在利未记中详尽描述的,强调律法和仪式的道德观;另一套则是以新约为基础,在福音书和使徒书信中详尽描述的,强调爱和怜悯的道德观。
这两套道德观有不同,亦有共同之处。
不得不说,部分新教教派对于“唯独圣经”做得太过火,很多诫命都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,这是大错特错的。
旧道德观
在旧约中,道德观是通过规则、律法来描述的。这一旧道德观中的一部分,如今依旧在犹太人[1]中被遵守。
旧约中的律法大致可以分为三类——道德律法、礼仪律法和民事律法。
道德律法
所谓道德律法,就是指基础的道德规范与准则,这一律法的代表则是摩西的十诫:
“除我以外,你不可有别的神。
“不可为自己做偶像,也不可做天上、地下和地底下水中各物的形象。 不可跪拜它们,也不可事奉它们,因为我耶和华你们的 神是忌邪的 神;恨恶我的,我必追讨他们的罪,从父亲到儿子,直到三四代。 爱我和遵守我诫命的,我必向他们施慈爱,直到千代。
“不可妄称耶和华你 神的名,因为妄称耶和华的名的,耶和华必不以他为无罪。
“要记念安息日,守为圣日。 六日要劳碌,作你一切工作。 但第七日是耶和华你的 神的安息日;这一日,你和你的儿女,你的仆婢和牲畜,以及住在你城里的寄居者,不可作任何的工。 因为耶和华在六日之内造天、地、海和其中的万物,第七日就歇息了;所以耶和华赐福安息日,定为圣日。
“要孝敬父母,使你在耶和华你的 神赐给你的地上得享长寿。
“不可杀人。
“不可奸淫。
“不可偷盗。
“不可作假证供陷害你的邻舍。
“不可贪爱你邻舍的房屋;不可贪爱你邻舍的妻子、仆婢、牛驴和他的任何东西。”
——出埃及记20:3-17
一行便是一个诫命。犹太教的拉比认为,这十诫是其它所有律法的基础。在东正教会、天主教会以及大多数新教教派看来,这十诫放在现在依然受用。
第一个诫命便声明了基督教一神论的本质——有且只有一个神。
第二条诫命则开始有意思起来,其中的关键是“偶像”。这里的偶像需要结合历史背景来看,当摩西去山上领受十诫之时,山下的民众们却开始拜金牛犊,将金牛犊代替神;此外,远古时期出土的文物中,各种像,比如女人的像、男人的像大多有“信仰”、“宗教”的含义在。如果一件事物,在人看来,具有神的特质,便算是偶像了。举例来说,知乎上曾有这样的问题,“带玩偶娃娃进教堂算是偶像崇拜吗?”,其实并不算。只要你不认为玩偶娃娃是一个神,那么它所执行的是“玩具”的职能,并不算偶像。对于守财奴来说,他们认为钱能做所有事情,这样想便算是偶像崇拜了:
偶像崇拜不只是異教中的錯誤敬禮,更是對信仰的不斷誘惑。引誘人把不是天主的人或事物認作天主來崇拜。 不但邪神和魔鬼、權力、快樂、種族、祖先、國家、金錢等等,都可以是偶像崇拜的對象。耶穌說︰「你們不能事奉天主,又事奉財神」。許多殉道者就是因為拒絕崇拜這樣的巨獸而死的。他們甚至拒絕假裝崇拜它。偶像崇拜不信天主是唯一的主宰,所以是與天主的共融格格不入的。
——天主教教理2113
第三条诫命的含义是,不能随便称呼神的名。举例来说,英语口语中的“Oh my fucking god”、“Jesus Christ!”等短语,其实就犯了这条诫命。神的名需要在祷告等场合下被称呼。
第四条诫命对于我们文化的影响是十分深刻的。星期日的另一种说法便是“礼拜日”,此外,星期日作为休息日也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这一条诫命。这条诫命的含义是,一周中,需要抽出来一天思考宗教问题,崇拜神。在这一天中,不能工作——现在的很多犹太人依旧遵守着这一点。
第五条诫命中的“孝”需要和中文语境下的“孝顺”做一个区别。这里的孝的确有顺从父母、听取父母意见的含义,但父母的建议如果干犯律法,则不必听从。
后面几条诫命都比较简单,不过,在新约中,这几条诫命有了新的阐释。
如您所见,十诫已经有了现代法律的雏形,在一定程度上深刻影响了当今的法律构成。
礼仪律法
礼仪律法的代表是《利未记》中对于献祭的阐述,我摘录一段:
“如果有人犯罪:他听见发誓的声音(“发誓的声音”或译:“传召作证的声音”,或“发咒语的声音”);他本是证人,却不肯把看见或知道的说出来,他就要担当自己的罪责。 或人摸了甚么不洁净的东西,无论是不洁净野兽的尸体,或是不洁净牲畜的尸体,或是不洁净昆虫的尸体,当时并不留意,他因为成了不洁净,就有罪了; 或有人摸了人的污秽,他没有留意沾染了甚么污秽;他一知道,就有罪了。 或有人嘴唇轻率发誓,无论是出于恶意或是出于好意,他没有留意起了甚么誓;他一知道,就有罪了。 如果他在任何一件事上犯了罪,就要承认自己所犯的罪; 他要为所犯的罪,把赎愆祭带到耶和华面前当作赎罪祭,就是羊群中的母羊,或绵羊羔或山羊;祭司就为他的罪行赎罪。
“他的经济能力若是不够献一只羊,他就要为所犯的罪,带两只斑鸠或两只雏鸽到耶和华面前作赎愆祭,一只作赎罪祭,一只作燔祭。 他要把牠们带到祭司那里,祭司就要先献上作为赎罪祭的一只,把鸟的头从颈项上扭断,只是不可撕断。 然后他要把赎罪祭牲的一些血,弹在祭坛旁边,其余的血要在祭坛脚那里挤出来;这是赎罪祭。 第二只作为燔祭的鸟,要按照燔祭的规则献上,祭司为他的罪行赎罪,他就蒙赦免。
“他的经济能力若是不够献两只斑鸠或两只雏鸽,就要为所犯的罪,带来一公斤的细面作赎罪祭的供物;供物不可浇上油,也不可加上乳香,因为这是赎罪祭。 他要把供物带到祭司那里,祭司从其中取出一把,作为象征,放在祭坛耶和华的火祭上面焚烧;这是赎罪祭。 祭司为他所犯的任何一样罪赎罪,他就蒙赦免。其余的祭物(“其余的祭物”直译是“它”)要归给祭司,好象素祭一样。”
——利未记5:1-13
如您所见,这里就能看出来何为“律法”,律法强调仪式,强调准确性,强调服从。每一种情况都记在圣经当中。
民事律法
民事律法的代表是《申命记》,在这本书中,规定了一些对于民事问题的处理方法,比如:
“如果人娶了新妇,不可从军出征,也不可派他担任甚么公务,他可以在家赋闲一年,使他所娶的妻子快乐。
“不可拿人的磨,或是上磨石作抵押,因为这等于拿人的生命作抵押。
“如果发现有人拐带了以色列人的一个兄弟,把他当作奴隶看待,或是把他卖了,那拐带人的就要处死;这样,你就把那恶从你中间除掉。
——申命记24:5-7
这些律法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,也是当今学者研究古代以色列人生活的重要资料。
新道德观
旧约的律法好比给犯人套上枷锁,是一种从外部进行规定的过程;新约的道德观就像是一个感化犯人的过程,想要从内里改变人。
新约的道德观实际上是借着福音书阐述出来的,更具体地说,是借着耶稣的生平讲出来的。新约道德观很好理解——“效法耶稣”。
在被处决之前,耶稣在各个地方行了很多奇事,这些奇事实际上都是——助贫扶弱:
耶稣下山时,身后跟着一大群人。一个麻风病人来见耶稣,跪在他面前说∶“先生,如果您愿意,您就能治好我的麻疯病!”耶稣伸出手摸着他说∶“我愿意,痊愈吧!”立刻,麻疯病人就痊愈了。耶稣对他说∶“不要把这事告诉任何人,但是,你要到祭司那里去让他查看,还要献上礼物,即摩西命令被治愈人所献的礼物,向每个人表明你已痊愈了。”
——马太福音8:1-4
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,麻风病人实际上是很不受待见的群体,但耶稣却愿意救助他们。
实际上,新约的道德观在下面这句话种体现得十分透彻:
“你们也听说过这样的话∶‘爱你的朋友,恨你的敌人。’ 我告诉你们,要爱你们的敌人,要为迫害你们的人祈祷,这样,你们就会做天父的孩子。父让太阳升起,照耀好人和坏人,还降雨给正直和邪恶的人。如果你们只爱那些爱你们的人,那么,你们能得到什么奖赏呢?就连税吏也能做到这一点,不是吗?如果你们只问候你们的兄弟姐妹,你们哪里比别人强呢?就连非教徒也会这么做,不是吗? 所以,你们必须像你们的天父那样尽善尽美。
——马太福音5:43-48
也就是,“不仅要去爱爱你的人,也要爱你的敌人”,总结为一个词就是“基督之爱”(agape)。人应当效仿神,去友善对待身边的人。
在这个基础上,“不可杀人”等诫命也有了新的阐释。心里有杀人、奸淫的念想,也算是杀人和奸淫了:
“你们一定听说过告诫我们祖先的话∶‘不许杀人。杀人者必受到审判。’但是,我告诉你们,凡是对别人动怒的人,也将受到审判;凡是侮辱别人的人,也将会受到犹太法庭的审判;凡是说别人‘蠢货’的人,也将遭到地狱烈火的焚烧。
……
“你们听说过‘不许通奸’的话了吧?我告诉你们,如果有人看见女人就萌生淫邪之念,那么,他在心里就已经和她通奸了。如果你的右眼使你犯罪,那就把右眼挖出来扔掉。宁可舍弃身体的一部分,也不要让整个身体投入地狱。如果你的右手使你犯罪,那就把右手砍下来扔掉。宁可舍弃身体的一部分,也不要让整个身体下地狱。
——马太福音5:21-22……27-30
新约的道德观要求,不仅不能做出恶行,心里有恶念也是不可以的。诚然,新约将人从旧约的律法解放出来(基督教中的各种象征将在后续文章中讨论),但是,律法依然有效,并且添加了新的阐释:
“不要以为我是为了要毁弃律法和先知的教导而来的,我不是来毁弃它们的,而是来贯彻和实现它们的。我实话告诉你们,只要天地还存在,律法的一笔一划都不能消失,直到所有的事情发生。所以,无论是谁,只要违反了律法中的任何一条,甚至似乎是微不足道的一条,并且教唆别人也这么做,他在天国里就是最渺小的;无论是谁,只要遵守律法,同时又教育别人也这么做,那么,他在天国里就是伟大的。我告诉你们,如果你们做上帝要你们做的事情,却胜不过律法师和法利赛人,那么,你们就别想进天国!
——马太福音5:17-20
总结
总结起来,旧约的道德观是让人不行恶事,从行为上约束人;新约的道德观实际上是让人有“基督之爱”,一种普适性的、最高程度的爱,从心理上约束人。
后记
细细想来,之前对我传教的人大多板着一张脸,满嘴臭气,空谈一些大道理。实际上,这样已经缺失了“基督之爱”,不尊重人,怎么能让人尊重你呢?
- 我所指的犹太人,是指信奉犹太教的犹太人,而非血统意义。一个没有犹太人血统的犹太教徒,在这里依旧被认定为犹太人。 ↩